惟其磨砺,始得玉成,壶比人更有名的陈砺成

2025-01-25 21:36:21

微信扫一扫

在紫砂艺术的茫茫星河中,那些享誉史册、声名远播的宗师固然是大众瞩目的焦点,但还有一类传器较少、名不徒显的制壶高手,他们留下吉光片羽的作品,同样璀璨夺目,熠熠生辉。生活在清朝康雍乾年间的陈砺成便是这样一位鲜有人知的紫砂巨匠。


      据《宜兴川埠陈氏宗谱》所载,陈砺成与陈鸣远同为陈氏十一世,“砺成,琨公长子,字砺成,号白山”。康熙丁未年(1667年)至乾隆庚午年(1750年)的八十四年光阴中,他以精工细作为紫砂艺术刻下独特印记。


      陈氏家族为紫砂艺史中最具影响力的体系之一。陈氏紫砂发轫于明晚期,几乎每一代都诞生过制壶技艺的佼佼者,诸如陈信卿、陈子畦、陈鸣远、陈伯芳、陈砺成等,都曾在紫砂发展历程中演奏出辉煌的乐章。


图片

斑竹笔筒  陈砺成 制


      近年来,让陈砺成再次走进爱壶玩壶藏壶人视野的是2023年中贸圣佳秋拍,他的一件斑竹笔筒大放异彩,以667万RMB的高价成交,在业内轰动一时。


图片

陈砺成制梨形壶(左)和汉方壶对比图


      利永紫砂博物馆现藏有陈砺成制汉方壶和梨形壶两件重器,一方一圆,一大一小,汉方容量足足有2400ml,而梨形壶却只有盈盈一握,容量大致60-70ml,大壶是小壶的30多倍,两件作品陈列在一起,对比非常强烈,每次都能吸引参观者驻足玩味,惊叹不已。


       制壶人都知道,特别大壶和特别小壶都很难做,陈砺成挑战了大小两个极限,而且所制作品工艺精湛,充分说明了他的技艺精纯、艺术功力之深。从他目前传世不多的作品可以看出,无论是光素器里的方器、圆器,还是花器和筋纹器,手法皆圆熟老练,格调皆素雅端庄,全面展现了陈砺成超凡的艺术天赋。


    “壶艺泰斗”顾景舟高足、方器大家潘持平曾评价陈砺成汉方壶道:“第一眼看到就有震撼的感觉,五体投地的服。”他的另一件梨形壶同样工极而韵,气度不凡。小小的形制,却饱含张力,犹如娇小玲珑的少女,俊美可爱、楚楚动人,真可谓美得让人不忍触碰。

图片


      今天带给大家的便是复刻自这件梨形壶的砺成梨形·摹,为了更好地还原出原作精气神韵,作品选用收缩比将近30%的原矿朱泥,极大地增加了制作难度和成品率。这样精美的梨形捧在掌心,细腻温润的质感,流畅迷人的曲线,处处能让您感受到一件紫砂妙品的温馨可人。


图片

砺成梨形·摹 


      从陈砺成其人其作我们深知,好作品,会说话,真正的艺术价值从不因史料缺失而黯淡,这与利永紫砂的产品理念不谋而合。我们也将始终坚守作品工艺本质,精益求精,将代代传承的紫砂艺术美学原汁原味地分享给每一位爱茶爱壶之人。



2025年1月25日-2月3日

上新期间享首发优惠



微信扫一扫

 
产品列表